1.计算机的基本组成

1. 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

    要自己组装一台计算机,要先有三大件,CPU、内存和主板。

1.1 CPU (Central Processing Unit)

     在这三大件中,我们首先要说的是 CPU,它是计算机最重要的核心配件。为什么说 CPU 是“最重要”的呢?因为计算机的所有“计算”都是由 CPU 来进行的。自然,CPU 也是整台计算机中造价最昂贵的部分之一。

1.2 内存 (Memory)

     第二个重要的配件,就是内存。你撰写的程序、打开的浏览器、运行的游戏,都要加载到内存里才能运行。程序读取的数据、计算得到的结果,也都要放在内存里。内存越大,能加载的东西自然也就越多。

1.3 主板 (Motherboard)

     主板是一个有着各种各样,有时候多达数十乃至上百个插槽的配件。我们的 CPU 要插在主板上,内存也要插在主板上。主板的芯片组(Chipset)和总线(Bus)解决了 CPU 和内存之间如何通信的问题。芯片组控制了数据传输的流转,也就是数据从哪里到哪里的问题。总线则是实际数据传输的高速公路。因此,总线速度(Bus Speed)决定了数据能传输得多快。

1.4 其他设备

     有了三大件,只要配上电源供电,计算机差不多就可以跑起来了。但是现在还缺少各类输入(Input)/ 输出(Output)设备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I/O 设备。例如显示器、鼠标、键盘和硬盘等,这些东西并不是一台计算机必须的部分。

     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设备,就是显卡(Graphics Card)现在的主板都带了内置的显卡。如果你用计算机玩游戏,做图形渲染或者跑深度学习应用,你多半就需要买一张单独的显卡,插在主板上。显卡之所以特殊,是因为显卡里有除了 CPU 之外的另一个“处理器”,也就是 GPU(Graphics Processing Unit,图形处理器),GPU 一样可以做各种“计算”的工作。

1.5 设备间的通信

     鼠标、键盘以及硬盘,这些都是插在主板上的。作为外部 I/O 设备,它们是通过主板上的南桥(SouthBridge)芯片组,来控制和 CPU 之间的通信的。“南桥”芯片的名字很直观,一方面,它在主板上的位置,通常在主板的“南面”。另一方面,它的作用就是作为“桥”,来连接鼠标、键盘以及硬盘这些外部设备和 CPU 之间的通信。有了南桥,自然对应着也有“北桥”。是的,以前的主板上通常也有“北桥”芯片,用来作为“桥”,连接 CPU 和内存、显卡之间的通信。不过,随着时间的变迁,现在的主板上的“北桥”芯片的工作,已经被移到了 CPU 的内部,所以你在主板上,已经看不到北桥芯片了。

2. 冯·诺依曼体系结构

     计算机祖师爷之一冯·诺依曼(John von Neumann)提出的冯·诺依曼体系结构(Von Neumann architecture),也叫存储程序计算机。

2.1 相关概念

     存储程序计算机暗含了两个概念,一个是“可编程”计算机,一个是“存储”计算机。

2.1.1 “可编程”计算机

     计算机是由各种门电路组合而成的,然后通过组装出一个固定的电路板,来完成一个特定的计算程序。一旦需要修改功能,就要重新组装电路。这样的话,计算机就是“不可编程”的,因为程序在计算机硬件层面是“写死”的。最常见的就是老式计算器,电路板设好了加减乘除,做不了任何计算逻辑固定之外的事情。

2.1.2 “存储”计算机

     程序本身是存储在计算机的内存里,可以通过加载不同的程序来解决不同的问题。有“存储程序计算机”,自然也有不能存储程序的计算机。典型的就是早年的“Plugboard”这样的插线板式的计算机。整个计算机就是一个巨大的插线板,通过在板子上不同的插头或者接口的位置插入线路,来实现不同的功能。这样的计算机自然是“可编程”的,但是编写好的程序不能存储下来供下一次加载使用,不得不每次要用到和当前不同的“程序”的时候,重新插板子,重新“编程”。

2.2 冯·诺依曼描述的计算机

     冯·诺依曼基于当时在秘密开发的 EDVAC 写了一篇报告First Draft of a Report on the EDVAC,描述了他心目中的一台计算机应该长什么样。这篇报告在历史上有个很特殊的简称,叫 First Draft,翻译成中文,其实就是《第一份草案》。这样,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就从祖师爷写的一份草案开始了。First Draft 里面说了一台计算机应该有哪些部分组成,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avatar

2.2.1 处理器单元(Processing Unit)

     首先是一个包含算术逻辑单元(Arithmetic Logic Unit,ALU)和处理器寄存器(Processor Register)的处理器单元,用来完成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。因为它能够完成各种数据的处理或者计算工作,因此也有人把这个叫作数据通路(Datapath)或者运算器。

2.2.2 控制器单元(Control Unit/CU)

     然后是一个包含指令寄存器(Instruction Register)和程序计数器(Program Counter)的控制器单元(Control Unit/CU),用来控制程序的流程,通常就是不同条件下的分支和跳转。在现在的计算机里,上面的算术逻辑单元和这里的控制器单元,共同组成了我们说的 CPU。

2.2.3 内存和外部存储

     接着是用来存储数据(Data)和指令(Instruction)的内存。以及更大容量的外部存储,在过去,可能是磁带、磁鼓这样的设备,现在通常就是硬盘。

2.2.3 I/O设备

     最后就是各种输入和输出设备,以及对应的输入和输出机制。我们现在无论是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机,其实都是和输入输出设备在打交道。个人电脑的鼠标键盘是输入设备,显示器是输出设备。我们用的智能手机,触摸屏既是输入设备,又是输出设备。而跑在各种云上的服务器,则是通过网络来进行输入和输出。这个时候,网卡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。

2.2.4 总结

     任何一台计算机的任何一个部件都可以归到运算器、控制器、存储器、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中,而所有的现代计算机也都是基于这个基础架构来设计开发的。而所有的计算机程序,也都可以抽象为从输入设备读取输入信息,通过运算器和控制器来执行存储在存储器里的程序,最终把结果输出到输出设备中。而我们所有撰写的无论高级还是低级语言的程序,也都是基于这样一个抽象框架来进行运作的。

     本文内容来源于 极客时间《深入浅出计算机组成原理》